找到53条结果

  • 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WHO 4级)之前又称胶质母细胞,肿瘤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大多数患儿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但即使采用最大程度的治疗,该类肿瘤复发率仍很高,总生存期约为 1.5 年-2 年,5 年生存率为 5%,预后极差。 本例患儿为外院丘脑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病例,患儿,女,8岁,就诊于我院我科。入院后予以完善术前评估,增强MR提示患儿左侧丘脑靠近脑室侧有复发的肿瘤性占位,丘脑属于大脑功能区,在大脑功能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丘脑区域的肿瘤往往因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功能损伤及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成为手术禁区,无法做到肿瘤全切除
    余建忠 副主任医师 2023-11-20 16:49:15
  • 前动脉A1段;B.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术前) 图3.  A.左侧大脑前动脉微导管造影; B.术中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C.左侧经内动脉造影(药物灌注后)   术后2周复查头颅MRI提示胶质瘤范围及强化程度减轻。患者病情稳定,顺利出院。   动脉介入技术可以将药物注入超选的肿瘤供血动脉,同时用药物开放血脑屏障,增加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比率,大大提高的肿瘤细胞周围药物浓度。动脉介入治疗避免了全身用药,减少了用药频次及总量,从而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高阳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专家门诊时间: 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周二上午 神经外科 门诊 3楼H诊区2诊室
    高阳 副主任医师 2020-04-05 19:47:20
  • 恶性胶质瘤的症状、临床表现(例如头痛、呕吐、癫痫、失语、瘫痪)不具有特异性,换句话说,不可能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所以恶性胶质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头颅CT(循证医学推荐):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一般为低密度,合并出血或钙化则为高密度,可见周水肿和占位效应,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移位。恶性胶质瘤常见出血、坏死、囊变。肿瘤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显示不规则环形强化。胶质瘤病则多无强化或轻微斑块样强化。头颅磁共振MRI(循证医学强烈推荐):MRI平扫通常为混杂信号病灶,T1相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相为不均匀高信号,多伴有出血、坏死或囊变。周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肿瘤常沿
    郑学胜 主任医师 2017-08-30 16:24:49
  • 进行放化疗是胶质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后放化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手术切除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手术切除作为胶质瘤治疗的基石,在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手术不能单独治愈胶质瘤,但在综合治疗方案中,手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不断进步的技术和多学科团队的合作,手术切除在未来胶质瘤治疗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更好的预后。这个患者,已经73岁了,脑内巨大的高度恶性胶质瘤母细胞,最大直径8cm。高龄、体积巨大,但还是进行了手术,手术很
    李宾 副主任医师 2024-08-14 13:29:03
  • 做任何事务,策略总是根据目的来制订的。十年前,恶性胶质瘤的手术目的是“最大范围切除肿瘤”,因此相应的手术策略是如何尽可能的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所以那个年代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是非常高的,但术后复查磁共振影像“很好看”,同行之间学术交流都是凭术后磁共振影像说话。然而,现在国际上对于恶性胶质瘤的手术治疗理念已经有了重大转变。现在恶性胶质瘤的手术目的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即在尽力保存重要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范围手术切除肿瘤(循证医学强烈推荐);反之,如果全切或次全切将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时,应酌情采用肿瘤部分切除术或者活检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循证医学推荐
    郑学胜 主任医师 2017-08-30 16:23:41
  • :手术的目的:安全全切肿瘤;降低肿瘤细胞负荷,为辅助放化疗创造有利条件;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化疗药物筛选;降低颅内压;缓解神经功能障
碍。手术虽能解除肿瘤的占位效应和提供病理诊断依据,因肿瘤浸润生长无明显边界的特点而不能完全治愈。有临床症状、累及功能区的胶质瘤可行术中唤醒手术;未累及脑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及不具备开展唤醒手术条件的可全麻手术。功能MRI、神经导航、术中MRI、术中超声、电生理检查及术中唤醒技术等的应用对功能区肿瘤已可进行术前评估,术中进行较精确的功能定位,做到非功能区肿瘤全切、功能区肿瘤达到最大程度切除同时亦降低并发症。虽然肿瘤存在内在的不均一性,但对于功能区且不愿接受或者不能接受
    高阳 副主任医师 2019-07-15 09:57:05
  • :安全全切肿瘤;降低肿瘤细胞负荷,为辅助放化疗创造有利条件;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化疗药物筛选;降低颅内压;缓解神经功能障
碍。 手术虽能解除肿瘤的占位效应和提供病理诊断依据,因肿瘤浸润生长无明显边界的特点而不能完全治愈。有临床症状、累及功能区的胶质瘤可行术中唤醒手术;未累及脑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及不具备开展唤醒手术条件的可全麻手术。功能MRI、神经导航、术中MRI、术中超声、电生理检查及术中唤醒技术等的应用对功能区肿瘤已可进行术前评估,术中进行较精确的功能定位,做到非功能区肿瘤全切、功能区肿瘤达到最大程度切除同时亦降低并发症。 虽然肿瘤存在内在的不均一性,但对于功能区且不愿接受或者不能接受手术
    高阳 副主任医师 2018-07-17 10:37:51
  • 恶性肿瘤的本质就是基因突变,科学研究已经发现,恶性胶质瘤的某些基因突变类型与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肿瘤的复发、病人生存期密切相关。《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强烈推荐对恶性胶质瘤进行以下基因突变的检测。(1)Ki-67免疫组化检测:Ki-67是细胞增殖活性标志物,主要用于判断恶性胶质瘤的细胞分裂增殖活性。Ki-67与肿瘤的良恶性程度、浸润、转移、复发有密切关系(循证医学I级证据)。(2)1p/19q LOH检测:对于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如果1p/19q 杂合性缺失,其对烷化剂类化疗药敏感,复发时间延后(循证医学I级证据)。(3)EGFRvIII检测:EGFR基因突变成EGFRvIII,可以作为
    郑学胜 主任医师 2017-08-25 12:15:50
  • 大脑胶质瘤病(GC),又名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脑弥漫性胶质瘤等,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本病特征为:病变浸润性或多发性生长,涉及2个及以上脑叶。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将其归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的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为3级。 GC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一般为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偏瘫和癫痫发作,影像学上显示脑实质内多个脑叶受累的病变,应考虑本病。目前该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基本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 病因:大脑胶质瘤病来源目前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它是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大范围的胶质细胞间变所致
    高阳 副主任医师 2019-07-15 10:00:54
  • 大脑胶质瘤病(GC),又名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脑弥漫性胶质瘤等,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本病特征为:病变浸润性或多发性生长,涉及2个及以上脑叶。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将其归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的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为3级。 GC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一般为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偏瘫和癫痫发作,影像学上显示脑实质内多个脑叶受累的病变,应考虑本病。目前该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基本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病因:大脑胶质瘤病来源目前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它是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大范围的胶质细胞间变所致,同时细胞沿着脑白质内的传导束向
    高阳 副主任医师 2018-07-17 14:59:47
1 2 3 4 5